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

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
Beyond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
题目描述
给你一个 非严格递增排列 的数组 nums ,请你 原地 删除重复出现的元素,使每个元素 只出现一次 ,返回删除后数组的新长度。元素的 相对顺序 应该保持 一致 。然后返回 nums 中唯一元素的个数。
考虑nums 的唯一元素的数量为 k ,你需要做以下事情确保你的题解可以被通过:
- 更改数组
nums,使nums的前k个元素包含唯一元素,并按照它们最初在nums中出现的顺序排列。nums的其余元素与nums的大小不重要。 - 返回
k。
判题标准:
系统会用下面的代码来测试你的题解:
1 | int[] nums = [...]; // 输入数组 |
如果所有断言都通过,那么您的题解将被通过。
示例 1:
1 | 输入:nums = [1,1,2] |
示例 2:
1 | 输入:nums = [0,0,1,1,1,2,2,3,3,4] |
提示:
1 <= nums.length <= 3 * 104-104 <= nums[i] <= 104nums已按 非严格递增 排列
代码实现
法1:重构 (非原地)
1 | #include <iostream> |
法2:使用双指针技术(原地)
一个指针用于遍历数组,另一个指针用于指向下一个不重复元素应该插入的位置
1 | #include <iostream> |
双指针方法是一种在处理数组或类似数据结构时常用的技巧,它通过同时使用两个指针(或索引)来遍历数据,以达到优化算法性能的目的。在您提供的修正后版本的代码中,双指针方法被用于删除已排序数组中的重复项。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双指针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步骤。
双指针方法的工作原理
- 初始化指针:
- 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定义了两个指针(或索引)
i和j。i是慢指针,初始化为0,表示下一个不重复元素应该存放的位置。j是快指针,初始化为1,用于遍历整个数组(从第二个元素开始)。
- 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定义了两个指针(或索引)
- 遍历数组:
- 快指针
j遍历整个数组,而慢指针i只在找到不重复元素时才移动。这种机制确保了只有不重复的元素才会被保留在数组的前部分。
- 快指针
- 比较与移动:
在每次迭代中,我们比较
1
nums[j]
(快指针指向的元素)和
1
nums[i]
(慢指针指向的元素)。
- 如果
nums[j]不等于nums[i],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不重复元素。此时,我们将nums[j]复制到nums[i+1]的位置(注意是i+1,因为i指向的是当前不重复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),然后递增i,以便为下一个不重复元素腾出空间。 - 如果
nums[j]等于nums[i],则不做任何操作,因为我们已经有一个相同的元素在nums[i]的位置了,继续向前移动快指针j。
- 如果
- 确定新数组长度:
- 遍历结束后,
i的值将是不重复元素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。由于数组索引是从0开始的,所以新数组(即不包含重复元素的数组)的长度是i + 1。
- 遍历结束后,
优点
- 时间复杂度低:双指针方法通常可以将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(n),其中n是数组的长度。这是因为每个元素最多被访问两次(一次由快指针,一次可能被复制到慢指针的位置)。
- 空间复杂度低:该方法在原地修改数组,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(除了几个用于迭代的变量),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(1)。
应用场景
双指针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已排序或具有某种单调性的数组或链表,如删除重复项、查找特定条件的两个元素、归并排序中的合并过程等。
总之,双指针方法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算法技巧,在处理数组和链表等数据结构时能够显著优化算法的性能。
评论
匿名评论隐私政策
✅ 你无需删除空行,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














